“小红点”天体的发现对传统的星系和黑洞形成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按照现有理论,星系的形成始于宇宙早期的物质密度涨落,这些涨落孕育了暗物质晕,随后气体逐渐汇聚到暗物质晕中,形成高密度区域,进而催生恒星与黑洞。在这一框架下,超大质量黑洞的成长被认为是一个相 ...
既然地球已经安全,天文学家们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
丹麦 哥本哈根大学 玻尔研究所科学家报告称,JWST此次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仅3.3亿年,一个被命名为JADES-GS-z13-1-LA的星系就出现了再电离信号。这一明亮发射源被认定为莱曼α发射体,是中性氢从激发状态转变为 基态 ...
丹麦科学家通过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检测到了已知最早的处于再电离过程中的星系之一。该发现将宇宙再电离(早期宇宙发生的重要转变)的发生时间推至大爆炸之后至少3.3亿年。相关研究3月27日发表于《自然》。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为人类揭示了宇宙早期星系诞生的神秘面纱,其观测成果令人惊叹不已。在这浩瀚的星海中,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悄然浮现——被称为“小红点”(LRD)的神秘天体。
目前正在智利北部建造的欧洲极大望远镜(ELT)将比之前的任何地面望远镜都能让我们更好地观察银河系。很难夸大它将带来多大的变革。ELT的主反射镜阵列的有效直径将达到39米。它将比以前的望远镜收集更多的光,比哈勃太空望远镜清晰16倍。正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已经发现了近6000颗系外行星。其中,能够被直接成像的仅占极少数。即便是体积庞大的系外行星,其亮度也远远不及其宿主星,通常仅为宿主星的数千分之一,使得观测极具挑战性。在一项新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 ...
这次,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又给宇宙学抛出了一个大难题。看似简单的观测,实则冲击了人类对宇宙起源的基本认知:宇宙深处的旋转星系,大多数居然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的。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又立了一功。这次,它在130光年外的HR 8799系统,直接拍到了系外行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的,不是间接推测,不是模型计算,而是实打实地“看”到了。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