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读到了一篇关于养马甸子乡居民姜军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姜军和他的乡亲们遭受了极端洪灾的重创,但他们用不屈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与灾难抗争,重建了自己的生活。这一切让我深受感动,也启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
在当下这个“万象向新”的时代,文坛对青年写作的关注几乎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青年文学奖项、新人培育计划层出不穷,颇有万事俱备、只欠新人的意味。这些青年写作及对其的关注与批评,在极大程度上有赖于各类新媒介所催生的文学场,如豆瓣、ONE·一个、简 ...
最后,书中的语言风格自然朴素,李昕老师特点是:“辞达而已矣”。在现代写作中,许多人喜欢华丽的修辞,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表达真实感受。学生们常常因为追求华美的辞藻而导致文章内容的空洞无物,李老师的写作理念,无疑为他们指明了方向。
其次,《课文里的写作密码》与统编教材的无缝衔接,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提取了其中的写作要领。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孩子们对写作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的写作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课文分析,孩子们在写作时将会不再无从下手,而是 ...
漂亮而克制,这是我阅读《更远的蓝奔流》的第一感觉。观察者时常隐身于万象之后,自然世界在文字间生长、展开,编织成一张连续、舒展的网络。而我的小儿子,惊叹于其中丰富的想象力。“一只游隼从峡谷边俯冲过来,它沿着差不多垂直的悬崖无声地划出一道白光”,“(灰腹绣眼鸟)叫声短促而平直,没有起伏,好像在虚空中凿了三个银质的圆形小孔”。
新的一年,从讨论青年写作开始。对于青年批评家而言,关注青年写作,并与青年作家共同成长,既是责任,也是机缘。问题在于,青年批评家如何看待青年写作?应当如何开展批评?又如何认识学术文章与作家作品之间的关联?站在青年作家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否关注文学批评?呼唤怎样的批评形式?又如何理解作家与批评家之间的关系 ...
谢有顺:批评也是一种独立的写作《文学的深意》,谢有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69.00元本报记者舒晋瑜评论家谢有顺自称文学基础很差。
有多少同学被第一步——开题报告所困扰的呢? 在这里学姐将给大家介绍几款ai写作工具 每个都是我亲自使用过的,排名不分顺序前后哈 ...
多年来,纪录片导演范俭将镜头对准汶川大地震后的失独母亲、武汉疫情期间的小区居民、诗人余秀华等,见证他们生命中的来来往往。拍得越多,他越感到,有些拍摄现场细微而独特的气息、内心难以言说的某种情绪,还有讲述背后故事的延伸,都是镜头难以捕捉的。于是,范俭提起了笔,“写作和纪录片一样,都是为我所经历的时代留下由普通人的乐章构成的历史注脚”。抱着这样的使命,他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非虚构写作《人间明暗》。
文化奖得主林高2018年受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担任大学基础写作的讲师,2024年功成身退。新生代作家随庭接棒,继续培养写作苗子。趁此机会,本栏邀请两人对谈,从教育者与创作者的身份思考写作的意义,并为年轻读者推荐书单。
2020年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设立“本周之星”栏目以来,我就一直在主持这个栏目,对于基层青年写作,其实我也没有特别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框架,不过也许是靠近的,所以只能谈一谈粗浅的感受。基层青年写作既然带了“基层”这个词,那和我们平时谈青年写作的语境可能还有 ...
1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叔同文学社成立大会暨首届创意写作拉力赛颁奖典礼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新文类和创意写作研究院和上海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