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不是只是流感嗎?怎麼突然就心臟病發了......」類似案例屢見不鮮。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荷蘭研究發現,流感會讓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6倍以上!呼籲民眾尤其要提醒長輩,流感不能把心臟藥物暫停,若有心臟疼痛應儘速就醫,也要多休息、避免熬夜。劉中平於臉書「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 ...
你能想像人類未來或許能靠「鈦心臟」活下去嗎?澳洲一名罹患嚴重心臟衰竭的男子,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靠著人工鈦心臟活了104天,創下紀錄!發明者還說,目標是讓鈦製人工心臟成為「永久方案」而非過渡品。 ©音樂來源:[Falcon Dives] via Canva.com ...
高血壓患者常憂心,長期吃藥控制血壓,將傷害肝腎。林姝含說,這是錯誤觀念,不好好控制血壓,才會傷害全身血管,尤其是腎臟血管、腎絲球,最後可能走向洗腎之路。據統計,洗腎病人中,因罹患高血壓而需洗腎者,僅次於糖尿病。她強調,目前使用的高血壓治療藥物都十分安 ...
不管是在辦公室上班,在家看電視、滑手機、用平板電腦追劇,大家少不了就是坐著,最新研究指出,每多坐1.5小時,發生心臟病風險上升44%,如果邊坐邊吃零食更危險!這篇刊登在自然期刊旗下的《自然通訊期刊》中,刊登一篇使用英國生物樣本庫,針對42萬多名平均年 ...
高血壓等慢性病又被稱為「生活習慣病」,近年就醫人數年平均成長率達1.08%,去年突破343萬,用藥占健保支出也相當可觀。健保署長石崇良提醒,民眾應養成定期量血壓並記錄的習慣,除了了解自己的血壓變動趨勢,也能作為就診時和醫師討論的依據。
【心臟檢查|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冠心病】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單於2020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達6561人,為本港第三位致命疾病。眾多心臟病之中,就以冠心病的死亡率最高,為58.8%;而男性的死亡率又比女性為高。心臟病對身體帶來的後患無窮,本文將為各讀者剖析8類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及其症狀,並介紹各種心臟病的診斷方法。
集邦科技研究總監謝雨珊曾對CTWANT記者分析,隨2025年起逐步實現量產,預估全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2027年有希望超越20億美元,其中「軟體部分」的零件占比高達10%,以AI訓練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為主,台灣 ...
心房顫動是由於心臟跳動的次數和規律不一,導致心臟供血不穩定,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心臟科專科吳基恩醫生指出,觀察心率和心律對於心房顫動患者很重要,兩者定義如下: ...
(一)晶片奇蹟,從不存在到無所不需近年來天下文化出版了三本論述台灣半導體發展和全球晶片的重要著作,分別是2023年尹啟銘的《晶片對決》(見頁20)、2024年台積電創辦人的《張忠謀自傳》全集以及2025年史帝芬.維特(Stephen ...
八旬婦3年前年入住佛教醫院時直腸出血,須轉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療。惟因正值新冠疫情第五波,需等候逾30小時才轉院。轉院後老婦多次心臟停頓,最終老婦兒子決定讓她自然死亡。死因庭早前展開研訊,至今日 ...
不少人為了長壽狂運動,但做對運動才有效果。脊骨神經醫學博士李政家提到,人體肌肉包含紅肌、白肌,紅肌的粒線體密度高,白肌則較少,而身體的紅肌組成比較高,有助於延長壽命,平時進行有氧運動、使身體處於較無氧的環境、適量曬太陽,都能幫助紅肌增長。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新生兒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有一個小洞,讓新手爸媽十分緊張。對此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朱映慈表示,卵圓孔未閉合是新生兒常見問題,大多只需要追蹤,待其自行關閉。 人類的心臟構造由2個心房和2個心室構成,而胎兒所需的氧氣、養分均是透過與母親相連的胎盤而來,此來自媽媽的含氧血會經由臍帶輸送到右心房,然後經由卵圓孔跳過肺臟直達左心房,輸送到胎兒全身。因此,卵圓孔是每個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