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 on MSN1 天
舌尖上的科技故事
一滴油、一碟菜、一杯茶,碗里杯中,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民生。春节前夕,记者跟随致力于破译“食物密码”的科研人员一起,走进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探访能像大豆一样榨油的水稻、盐碱地上长出来的蔬菜、口感更香浓的龙井,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舌尖上的改变。
东北的冬日漫长而寒冷,学校的寒假也较南方更长一些。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校”,在“尔滨”火爆出圈后,成为颇受欢迎的新晋“景区”。广西“小砂糖橘”研学,普京总统到访,发射小卫星达35颗……这里的故事一直精彩。
一滴油、一碟菜、一杯茶,碗里杯中,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民生。春节前夕,记者跟随致力于破译‘食物密码’的科研人员一起,走进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探访能像大豆一样榨油的水稻、盐碱地上长出来的蔬菜、口感更香浓的龙井,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舌尖上的改变。
一滴油、一碟菜、一杯茶,碗里杯中,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民生。春节前夕,记者跟随致力于破译“食物密码”的科研人员一起,走进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探访能像大豆一样榨油的水稻、盐碱地上长出来的蔬菜、口感更香浓的龙井,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舌尖上的改变。
可以说,这次旅程已然在我心里播下了一枚种子。接下来无论是读书、工作、积攒资金、邂逅新的人群,我都希望能够一点一点向着这个理想迈进。这也会成为我关照世界的一个新的窗口,去见证愈来愈多的农场,希望这份手记也能一直一直书写下去。
内容提要:静海区农业重镇蔡公庄镇农田里近日机声隆隆,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开展春小麦播种工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连日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湖南、浙江、河南等地,走进田间地头、科研院所、企业工厂……记录美丽乡村的新变化,解锁现代农业背后的科技密码,感受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以及广袤大地孕育的希望与生机。
山西,这片底蕴深厚的表里山河,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全省拥有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建筑约2.8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31处,数量居全国之首。然而,基层文保领域长期面临人才总量短缺、专业人员匮乏的严峻困境,极大地制约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2025年1月23日,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洋溢着青春与梦想交织 ... 无数杰出校友在社会各界崭露头角、做出贡献,彰显出这所百年学府蓬勃 ...
随着保护性耕作走出梨树县,吉林成立了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设立了黑土地保护管理机构,出台了全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实施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全国首创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为全省粮食产量向千亿斤 ...
在白城大安智慧农场,通过改良剂和智慧系统,让盐碱地水稻亩产从400公斤提升到近600公斤,曾经寸草不生的土地如今飘出稻花香。同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创下建成面积最多、建设进度最快的纪录。
在云南的偏远山村里,有一群年轻的“追虫人”——肩负着草地贪夜蛾等重大跨境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的重任,致力于建立防控技术体系,为“虫口夺粮”增添更多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