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月半粑,各自种庄稼!”在崇阳县,每年元宵节吃糍粑是一种传统习俗。2月7日,记者走进该县路口镇梅花村金鸡坪徐家时,一场热闹非凡的传统打糍粑活动正在上演。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展示了贵州龙里洗马服务区垃圾桶旁堆积如山的景象。这些被丢弃的物品包括炸肉、腊肠、糍粑等土特产,它们通常是父母精心准备,承载着深深的爱意。然而,这些本应陪伴子女归途的美食却成了被遗弃的对象。
东南网2月9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今日,“万巳如意 福映海峡”2025年元宵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活动在福州晋安湖公园青鸾广场举办,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中共同欢庆元宵佳节。
这种独特的吃法,让每一个品尝的人都赞不绝口。李阿姨的小吃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味,更在于它承载了乡村的温情和记忆。每一根糍粑都凝聚了她对家乡味道的热爱和对传统手艺的坚守。
南清村的魅力还藏在故事里。村中山顶的“三仙石”相传为天、地、人三仙所化,镇守一方平安。下方的三仙庙,则记录着采药青年阿记的传奇——为爱冒险采仙草,得三仙相助终成眷属。如今,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游客纷纷驻足祈福,感叹:“神话照进现实,南清果然有仙气!” ...
12 小时
人民资讯 on MSN姐妹们的聚会当时,她正陪女儿弹琴,见我头顶“鸡窝”,便半嘲笑半提醒地说:“头发又油了,出来见人记得洗头”高中同寝室的同学,大约是彼此最了解的人。
20 小时
文化大家看 on MSN非遗春节非遗味正如童谣所唱,我们这里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进入过年的最后准备阶段:打阳尘、打豆腐、洗年猪、杀鸡、做糍粑而我的腊月二十四,就是带女儿“打阳尘”。
北青网 on MSN10 小时
(新春走基层)晋祠桂花元宵:一年一度飘香时 产业红火购销旺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一直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2023年12月被列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