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苗族花山节活动现场,鼓声隆隆、芦笙悠扬,苗族群众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新春的祝福。爬花杆比赛、打鸡毛毽、打陀螺、打弹弓等民俗活动依次开展,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年味十足的民俗盛宴。
在贵州铜仁,一场古老而活泼的“石阡说春”习俗也在立春期间如火如荼。春官们手端春牛,走村串寨,唱过春词,传递吉祥的祝福。这样的传统不仅是对春天的召唤,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体现。
蛇年春晚上,非遗节目《英歌舞》以雄浑热闹的节奏让演播厅瞬间“燃”起来。网友们直呼“好精彩!”这种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将戏剧、舞蹈与武术融为一体,取材于名著《水浒传》,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
正月初三(2025年1月31日),黄河之滨的兰州黄河楼景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气势磅礴的兰州太平鼓表演在这里精彩上演,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也奏响了新春的喜庆乐章。
文化大家看 on MSN3 天
鼓声阵阵闹新春
咚咚咚的鼓声不断传来,原来是当地村民正用传承数百年的民族习俗“踩鼓”,迎接新春。
在剑河县大稿午村、小稿午村以及周边诸多村寨,几乎每个人都会踩鼓。不仅过节时踩,平时有空,村民们也会自发聚在村子的空地,兴高采烈地踩。对他们而言,踩鼓既是传统习俗,又像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吴通泽还说:“我们从小就接触踩鼓,鼓点一响,大家就会不自觉围过去。”因为对敲鼓满怀兴趣,他现在也是村里的鼓手之一,一到过节就来敲鼓,让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里。
1月29日,大年初一,黔东南自治州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小稿午村热闹非凡。咚咚咚的鼓声不断传来,原来是当地村民正用传承数百年的民族习俗“踩鼓 ...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上午,济阳区曲堤街道乔家村热闹非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乔家上杠高跷在此演出,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共同感受非遗里的年味儿。
在运河重镇临清,锣鼓点一响,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了。最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驾鼓代表性传承人洪林和临清社火协会会长侯少坤都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在元宵节期间参与文艺演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1月29日,大年初一,黔东南自治州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小稿午村热闹非凡。咚咚咚的鼓声不断传来,原来是当地村民正用传承数百年的民族习俗“踩鼓”,迎接新春。 “踩鼓”原本是苗族人民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