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们为学术经纬读者带来了春节期间中国团队发表的10篇生命科学研究论文(更多阅读:春节期间,中国团队10篇顶刊论文回顾)。现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在过去一周上线的重磅研究进展。我们精选的10项CNS及子刊突破,涵盖了靶向蛋白降解、细胞和基因疗法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一种通过基因改造从而获得靶向特定抗原能力的T细胞,至今已发展到了第4代。2017年CAR-T首先获批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并显示出了卓越的疗效。2021年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org ...
DLBCL 作为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虽然一线联合化疗免疫疗法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复发或难治性(rel/ref)患者的预后依旧很差。B 细胞受体(BCR)下游信号传导在 DLBCL 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活化 B 细胞(ABC)起源的肿瘤,需要 CARD11 - BCL10 - MALT1(CBM)复合物激活 NF - κB。在 DLBCL 中,存在众多导致 CBM ...
在骨髓中,myHSCs和淋巴系造血干细胞(lyHSCs)的数量对比进一步显示了Sema4A缺失对髓系细胞的过度偏向(g、h)。特别是髓系前体细胞(MyPro)和红系前体细胞(CFU-E)的数量变化,也支持了Sema4A缺失与髓系扩展的关系。
白血病干细胞中获得性miR-142缺失与慢性髓性白血病母细胞危象相关。在这里,作者表明T细胞中获得性miR-142缺陷进一步使白血病干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并支持疾病生长。
孤雄小鼠的研究,为哺乳动物印记基因的形成及其在单性生殖障碍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修复单个印记基因异常就能成功产生孤雌小鼠,但孤雄小鼠实验表明,印记基因的演化目标并非直接阻止单性生殖。实际上,印记基因和单性生殖的关系更多是间接效应:当体内有两套 ...
总的来说,搔抓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揭示了皮肤免疫疾病治疗的新方向。通过深入理解神经免疫交互作用,未来的研究有望开发出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法,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能从根本上恢复皮肤免疫功能。这一全新的治疗思路为过敏性皮肤病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未 ...
Modern life makes us tired, right? But research from societies in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suggests people in the ancient world slept only 6.5 hours a night.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药学院陆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肖泽宇教授该研究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 “CD133+PD-L1+ cancer cells confer resistance to adoptively transferred engineered macrophage-based therapy in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型骨骼组织,为推进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1月10日的 Science 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Superstable lipid ...
2023年,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抗老”方法,那就是保持身体有充足水分。该研究显示,保持充足水分的成年人更健康,患心脏病和肺病等慢性病的概率更低,而且寿命更长。③ ...
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台湾女演员徐熙媛(别名大S)近日在日本感染流感并发肺炎病逝,年仅48岁。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流感真的有那么可怕?,真的能致命吗? 大S就是把自己作没了。 其在近期健康堪忧的情况下,竟然还跑流感严重爆发的日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