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像在迷雾里摸钥匙,现在有了精准导航。”赵建平轻点鼠标,一组数据跃然屏上——四年间,这对“双子星”合力破译了60多个家庭的“团圆密码”。
美国耶鲁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创建了一种新型基因组重新编码生物体(GRO),并命名为“赭石”(Ochre),实现了对生物体遗传密码的重写。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不仅促进了人类对遗传密码可塑性的理解,也为未来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Nature》期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来自瑞士的科研团队研究了沙门氏菌在抗生素治疗下的清除限制因素。研究发现,尽管实验室条件下的应激诱导耐药性和持留菌能削弱抗菌活性,但在生理条件下其定量影响尚不明确。通过在感染小鼠和模拟组织的化学恒温器中进行实验, ...
经过81天的漫长调查,最终戏剧性地找到犯人的"勇敢的刑警"的"真实调查日志"即将公开。14日在泰光集团的媒体子公司T-cast ...
INO-3107通过诱导针对导致RRP的HPV-6和HPV-11病毒的T细胞反应发挥作用,显示出预防或减缓新乳头状瘤生长的潜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可以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即使在第52周仍能检测到活化的T细胞,表明存在持久的细胞记忆反应。
HBV复制率高,每天约产生1万亿个完整的病毒颗粒,以及只含HBsAg的亚病毒颗粒,后者不能复制,也不能感染,但其含量较完整的HBV高1 000~100 ...
2016 年,刘如谦团队开发了碱基编辑(Base Editing)技术,首次实现了对细胞基因组中的单个碱基进行可靠、可预测的编辑,而且无需 DNA 双链断裂。2019 年,刘如谦团队开发了先导编辑(Prime ...
黑色素瘤和肺部样本分析表明,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引擎,可以从癌细胞跳到T细胞。这些转移的线粒体在其DNA中携带功能错误,干扰了T细胞的能量产生和功能过程。线粒体对包括T细胞在内的细胞提供能量至关重要,而且T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量产生来对抗癌症。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的研究人员 Min Liu 等人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Mcm5 mutation leads to silencing of Stat1-bcl2 which accelerating apoptosis of immature T lymphocytes with DNA damage” ...
2020年,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教授与埃马纽埃尔·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她们共同开发了基因组编辑方法CRISPR的卓越贡献。 受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邀请,杜德纳撰文解释了CRISPR的工作原理以及她与合作者是如何发现这一机制的。杜德纳说, ...
作为诺奖得主以及当代最有名的分子生物学家,美国人对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引以为傲,沃森以及冷泉港实验室自然成为当时接待中国科学家最多的美国科研机构之一。除此之外,或许还与他对中国人的友好态度有关,通过资料以及与中国学者的书信查阅,我们发现他是一个既nice ...
6 天
来自MSN无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祖先,有没有可能大多数人其实有显性遗传病?讲一个很冷门(起码我在这里没见着有人讲)但是在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而在其他动物类群中完全不存在的遗传缺陷(而且这个遗传缺陷对DNA本身有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紫外线会造成DNA上相邻的T和/或C间形成二聚体,从而造成复制错误:嘧啶二聚体会造成DNA的扭曲,有可能造成跨损伤合成(保真性低的逆天,后面也提到了)的发生;而有C参与的二聚体则更会造成C的脱氨基,从而使复制出错。 在大部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