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在没有任何实战数据作为基础,开发时间又非常短的坦克,谢尔曼坦克注定在一开始就存在不少的问题。典型例子就是谢尔曼坦克过高的车身,这个问题造成了谢尔曼坦克臭名昭著的重心问题,归根到底这是因为美国在设计坦克时采取了多快好省的策略,M3中型坦克和M4 ...
谈起二战时期的美国M4“谢尔曼”坦克,估计很多军迷都得大大的吐槽一番,不是抨击谢尔曼坦克的火力贫弱,就是吐槽它的防御薄弱,还有说他用汽油发动机易起火的。而作为佐证材料的则是美军装甲兵在战后写的回忆录,普遍来说美军装甲兵都对谢尔曼坦克 ...
因此,在阵地战和防守战中,它表现出色,成为了团队稳固的防御堡垒。 美国系综合特性 美国制造的坦克以卓越的综合性能著称,动作灵活,装备了强大的武器。M4谢尔曼坦克完美展现了这些特点,它既坚固耐用,又易于维护,炮管在各个射程都能发挥出色。
HK 416D:德意志的“步枪王者” ...
早在1942年6月,日本陆军在新成立的机甲军和战车师团编制已经考虑了炮战车这种新型兵器,将牺牲可360度旋转的炮塔换取更大口径的主炮。随之而来就是装备75毫米炮的炮战车和自走炮的设计并加入现役。显然,75毫米炮并不能适应对抗盟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需求, ...
众所周知,至今还没有设计出一辆 无法被摧毁 的坦克,无论工程师们如何努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人员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如何让乘员或车辆在被击中后仍有更大的存活可能。 然而,在 卫国战争 时期,不幸的是,这方面的考量并非坦克设计的首要任务。因此,苏联坦克(实际上各国的坦克都一样)在生存能力上并不突出。而 T-34-85在城市作战中的损失比例尤其惨烈 ...
1941年7月28日,“巴巴罗萨”行动后的第二个月,苏军已经是溃不成军,而势如破竹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这一天攻占了苏联的奥尔沙市。在这座苏联城市火车站,大批德军坦克和装甲车悠闲地挤在一起。德国士兵们卸下沉重的装备,也正三三两两地聚在路边用餐。
在战争中,不同体系扮演着各自的战略角色。苏联和德国的体系擅长正面交锋。诺曼底登陆之后,苏联的坦克部队和德国的装甲部队经常正面交锋,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而美国和英国的体系则在机动战斗和远程作战方面更具优势。在太平洋战场的海岛争夺战中,美国的战 ...
有时候您可能想体验一下VIII-X级战斗之外的事物,比如一些更轻松且有趣的东西。最好是单纯一些,令人放松身心……那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