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公布第23屆入圍名單,由九位提名觀察人阮慶岳、林怡秀、孫平、陳品秀、許仁豪、張韻婷、張又升、張尹芳、鄭勝華組成的評選團,歷經2024年全年度展演觀察、評論書寫、每季獨立提名,到複選會議的共議討論,從80組被提名並同意參選 ...
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TAGA)主辦的「ART TAINAN 2025 ...
新年首展《漂流 (序曲) -沈昭良攝影展》將在也趣藝廊隆重推出!本次個展為藝術家自獲得2024日本寫真協會國際獎,並於日本東川町文化藝廊舉辦大型回顧展後,首次於台灣本地完整展出「漂流」系列(Drifting / 2015-2024)。本展覽將帶領觀眾進入沈昭良對台灣在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將於 2025 年迎來全新氣象,透過嶄新會所的落成,全面強化視覺藝術產業的專業發展與人才培育。於此同時,2025 年的三場藝術博覽會與台北藝術週將以 「平等與多元包容」 ...
豪邁而不拘小節的個性,豐富的人生歷練經過挫折、失意,但總還是能積極而熱情面對問題。韌性的生命力中相對有敏感的同理心境,對身旁的人總能互換立場思考,不藏私的分享生命經驗,並適時給予協助及連結、交流各方資源。充滿正能量和細緻觀察力的 ...
黃紫瑜的創作主要以雕塑、數位影像等形式為主。 個人創作脈絡以雕塑創作技術背景作為出發,由雕塑延伸的感知、空間、材質、技術作為創作的核心議題,並將材質政治、金屬材質、奇石、夢核(Dreamcore)、城市景觀、數位經驗等等作為創作的方向,重新思考 ...
許芯慈,1995年出生於臺南,目前居住於臺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於荷蘭Frank Mohr Institute 研究所取得藝術碩士。她的創作多以複合媒材、裝置及影像為表現形式,探索遷移者如何將對於空間的身體經驗及記憶,在移居的過程中重新想像與體現。
李芳妤,1997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擅長以幽默與輕盈的視覺語言探索日常符號的藝術家。她的創作關注觀看的變異性,擅長透過拼貼、圖像錯位與材質實驗,挑戰固有認知框架解構重組,轉化為獨特的視覺語彙。
游文玫是臺灣首位領有兩岸執照的拍賣官,曾創造多項臺灣拍賣紀錄,於上週六(2月8日)在臺北國際書展推出個人新書《拍賣場的人生故事》,由時報出版社出版,吸引了大批藝術愛好者與支持者到場。該書從構思至成書歷時三年,內容不僅記錄了游文玫從政治幕僚成功轉戰藝術 ...
朱銘美術館表示:「本館成立26年來,一直致力於保存、展示和推廣臺灣雕塑藝術。本次特展為朱銘美術館首度在德國呈現的臺灣當代雕塑展,意義非凡,不僅是將臺灣雕塑的多樣性帶給國際觀眾,也是提升臺灣在全球藝術領域曝光度的重要機會。」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