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德語: Adolf Hitler ;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4] ),德國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兼任元首。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纳粹主义(德語: Nationalsozialismus ,意即国家社会主义或民族社会主义),在1930年代的欧洲常称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德語: Hitlerfaschismus ),是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指1933年至1945年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在纳粹德国的相关实践和意识形态,主要 ...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为巩固自身权力宣布其他政党為非法組織,清除国内政治反对力量。
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是德国法西斯政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ische)一词缩写Nazi的音译。纳粹党前身为德国工人党,1919年由安东·德莱克斯勒在慕尼黑创立,同年希特勒加入并控制了该党。
纳粹主义基本理论展现于1920年2月24日发布的纳粹党政纲《二十五点纲领》及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中。 在废除《凡尔赛和约》和反对民族压迫的口号下,纳粹主义煽动复仇主义、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情绪,鼓吹要以战争手段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建立 ...
1921 年,希特勒成为了纳粹党的绝对领袖(Führer),纳粹党成员也在两年内激增至 5.5 万人,并得到了 准军事部队冲锋队(Sturmabteilung)4 千多人的支持。 牢狱生涯. 希特勒和纳粹党领导人拒绝参加魏玛政治选举,并试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巴伐利亚州政府。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独裁者(元首)。希特勒生于奥地利布劳瑙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海关官员。1900到1905年,希特勒在奥地利的林茨市上中学,他受过的正式教育至此结束。他父亲死于1903年。1907年,希特勒试图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但没通过入学考试。
希特勒专政在其担任第三帝国总统(国家领袖)、第三帝国总理大臣(政府领袖)和元首(纳粹党领袖)期间一直持续。 希特勒的正式头衔为“第三帝国元首兼总理”。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纳粹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 1889年4月20日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一个海关职员之家。